欢迎光临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科普知识

清明缘何宜祭扫

发布时间:2025-04-08 09:55    文章来源:市科协

我国节气是时令的表述,主要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一些节气还融入了各种文化元素,寄托了中华儿女的美好情怀。比如清明节,我们要去清扫先祖陵墓,进行缅怀和祭奠活动。这些祭扫活动是孝道文化、家族文化的体现与传承,不仅使中华文明得以薪火相传,而且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文脉,源远流长,先祖缘何把扫墓祭奠这样的活动,放到清明节气来进行呢?

这与中医的五行学术和七情养生有相关性。按照中医五行学术的说法,春乃肝之当令,肝气最为旺盛,所以容易上肝火。人们的主观感觉就会口苦,口臭,眼睛干涩,心情也容易烦躁,甚至一些躁狂性精神病人也容易发病。肝在五行属木,如果肝气持续过旺,就会克制五行属土的脾胃,致使脾胃的功能下降,出现春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清明一过,进入暮春,谷雨、立夏将要相继到来,是一年中肝气肝火最为旺盛的时候,前述的春困等症状可能会表现得愈加明显。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清明祭扫,其实是抑制肝气肝火的全民实践。这种活动,不仅是中华儿女精神血脉的传承,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中医养生道理——七情养生。

“七情”中的怒对应肝(木),喜对应心(火),忧、思对应脾(土),悲对应肺(金),惊、恐对应肾(水)。根据五行生克的道理,金可以克木,悲痛的心情可以抑制过度旺盛的肝气肝火。清明祭扫,怀念先祖,难免悲由心生,恰好使我们的脏腑功能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

中华文明与中医养生文化相伴相生,处处体现世代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三门峡武强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 李武强13603818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