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科普知识

抓住关键时期防治小麦茎基腐病

发布时间:2025-03-11 14:59    文章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小麦茎基腐病俗称酱油杆病、旱地脚腐病、白穗病,是一种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小麦土传病害。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列为2022年十大产业技术问题,是我国黄淮海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豫西麦区呈现不断蔓延和加重趋势,由零星发病扩展为成片、连片发病,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防治小麦茎基腐病,保障小麦安全生产及国家粮食安全迫在眉睫。

    该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越冬,小麦种植后,土壤温度适宜时主要侵染茎基部,苗期染病症状不明显,由于危害部位隐蔽,容易被群众忽视,中后期症状才逐渐显现,灌浆期茎基部枯死,上部茎叶和穗得不到水分而死亡,呈现枯白穗,田间拔出极易从基部折断,待中后期症状显现后基本已错过防治时期。

    返青拔节期是小麦茎基腐病春季化学防控的关键窗口期。目前,随着气温回升,豫西地区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期,对病株率达到5%以上的麦田,应抓住关键时期,可选用丙硫菌唑、丙硫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等在小麦上登记的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及早喷雾可有效控制茎基腐病的危害,保障小麦稳产丰收。

    施药时最好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应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施小麦茎基部。不建议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