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霜降习俗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我国古代,霜降有许多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为这个渐寒渐冷的深秋,增添了生动的韵味。
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
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登高
在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这对心身都是一种极大的愉悦和放松。
吃牛肉
霜降时节,古时不少地方都有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肉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吃鸭子
闽南民间在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作“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鸭可谓是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