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科普知识

苏立功:农技推广数十载 扶贫路上再“立功”

发布时间:2020-10-21 09:21    文章来源:数据迁移

    这是一次“接地气”的采访,采访对象是一个常年和“泥土”打交道的人。他就是三门峡市陕州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苏立功。

品种引进 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更有底气

    在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贺村酱椒扶贫产业基地,一畦畦辣椒长势喜人,红的、绿的辣椒角结的密密实实,一片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苏立功一走进田间,正在修葺田边小路的村民就围拢了上边,热情的跟苏老师打招呼、问好,看得出苏老师与他们很熟络。

    记者笑问:“你们都认识苏老师吗?”村民们热情地说:“咋能不认识,这些辣椒全凭着苏老师的技术指导呢。”

    贺村是陕州区农业农村局的定点帮扶村,由于干旱缺水,经过多番努力探索,找到了酱椒种植这个突破口、增收点。贺村以前的辣椒种植模式是零散种植,面积不大,也不集中。现在贺村的酱椒种植面积将近130亩。

    在他指导下新引进的辣椒品种“高辣5号”,品质好、适应性强,采用花椒树下套种的模式,每亩种植可达2000株,预计每株产量3斤左右,亩产可达到6000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最低0.8元/斤计算,每亩收入将达到4800元,前景十分看好。

    据苏立功介绍,这些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实行订单收购,不怕辣椒收了卖不出去,同时公司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不定期开展蔬菜种植实用技术培训,从而能达到带动农户增收的目的。

    据了解,近年来苏立功在小麦、玉米、谷子、精品西瓜等作物新品种引进与技术推广上取得突出成绩,共引进新品种23个,推广实用新技术10项,累计推广面积15000亩,带动农户8500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仅今年上半年,苏立功就引进新品种8个,新技术3项,建立示范基地4个,面积达1300亩。

    陕州区科协主席李燕燕介绍说,以苏立功老师为代表的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这些年在区科协的引导支持下,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农技推广服务和农村电商培训,为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更有底气。”

    苏立功(左)在向记者介绍他引进种植的油葵

技术服务 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初秋,登上三门市湖滨区高庙乡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体的6号观景台,俯瞰远处群山连绵,层层梯田绿意翻滚,滔滔黄河雄伟壮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时发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的伟大召号、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湖滨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如何利用好高庙乡这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把昔日的旱地荒山利用起来,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在满足黄河沿岸生态保护的同时,又能带动周边父老乡亲致富?以苏立功为代表的三门峡市农技专家,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油葵产业的决策建议。仅他在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穴之仓村示范种植油葵就达1000亩。

    提议发展油葵产业,苏立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油葵种植投入少,见效快,管理相对简单,省工、省肥、省水,适合当地的土质;另一方面,油葵花开时灿烂绚丽,衬托着雄浑的黄河,在吸引观光旅方面的作用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发展油葵产业,不仅能让周边村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可吸纳用工,让农民增加务工收入。

    “油葵浑身都是宝。种植油葵既可以观赏,带动休闲旅游,又可以压榨葵花籽油,增加经济收入。”谈起油葵的产业前景他头头是道。油葵生长周期短,每年6-7月种植, 8月底9月初成熟,亩产较高,出油率高达40%以上,且葵花籽油不含胆固醇,很受消费者青睐。

    “这些坡地因为干旱少雨,以前种啥啥不长,经过我们农技人员土地整理后,现在发展油葵既能观光又能榨油,做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两不误。”说到这里,苏立功的眼睛里闪动着自豪的光。

    在他的主导下,2020年6月初当地又引进油葵机械化种植模式1项、新品种2个,每亩可节省油葵种子200克价值20元,节省田间管理1人费用80元。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呢,明天我就要带着收割机来采收这些油葵了。收完这些油葵,我们计划重新整理一下土地,种植油菜,明年花开时候欢迎你们再来观光。”苏立功说。

站在6号观景台上,极目远望,漫山遍野临近采收期的油葵株株盘圆粒满,尚未凋落的花瓣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金灿灿的光,映衬着远处三门峡大坝黄龙奔腾,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示范带动 让老百姓“土里刨金”不再是梦

    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陈营村,村民正忙着在地里拔白萝卜。菜商的车就停在地头,为了提高效率,装载机都开到了地里,方便村民把拔出来的萝卜装到车上,大家干的热火朝天。

    “种什么能挣钱,你光说不行,作为农技推广人员,你得先种给他们看,你种的品种长得好了,卖上钱了,老百姓自然就带动起来了。”苏立功对此深有体会。

陈营村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和排水良好,适合白萝卜的种植。老苏曾来这里宣讲过,让老乡们种植白萝卜,但大家还是观望的多,真正种的少。于是他就自己在这里流转了近200多亩土地,示范性地种了起来。

    今年6月下旬,他引进萝卜精量化播种技术,集耕、旋、起垄、精量播种、喷药于一体,亩节省种子5包价值40元,亩节省人工2人价值160元。

    陕州区观音堂镇陈营村的村民正在苏立功的萝卜示范基地里收萝卜

    “加大萝卜种植的试验示范力度,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用实际行动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这是我接下来的努力方向。”苏立功说,“以前搞农业技术推广,说半天大家还是将信将疑,现在一到萝卜收获季节,他们来地里帮着收萝卜,一看到这品种长得好,你不用说,他们下一季就跟着种了。”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陈营村的萝卜种植俨然已成规模。

与此同时,今年他还在陕州区西李村乡塔罗村示范种植西瓜64棚,培育技术骨干5人、基地管理人员2名,带动技术能手15人。

言传身教 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里的“新农人”

    基层农技推广,目前最普遍的难题是事业后继无人。但这难题,在苏立功那里似乎不是问题。

    “承包这些大棚的是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二年级学生苏文博和他的同学张经纬。”在陕州区大营镇吕家崖村的草莓采摘基地里,苏立功指着那20多个一字排开的草莓大棚,很是自豪的说。

    苏文博是苏立功的儿子。受父亲影响,苏文博从小就经常跟着父亲在试验田里劳作,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他都比较了解。大一时,苏文博向辅导老师吐露了自己想搞高效农业的想法,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学院支持他到扶沟县农业研究所学习了半年。2019年春天,在家人的支持下,苏文博和他的同学张经纬在观音堂镇陈营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辣椒,当年获利80多万元。同年11月,他们成立了三门峡博通农业有限公司,在绿芽采摘园承包了22座大棚,将种辣椒赚来的钱用于投资种草莓。

    在苏立功的指导下,他们积极引进温室草莓授粉技术、高效起垄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喷灌等新技术,种出的草莓个头大、口感好、产量高,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年轻人头脑灵活,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的快,这也给老苏带来了震动。据他介绍,去年种植辣椒时,孩子们采用无人机给辣椒苗打农药,但由于风大,喷洒的药剂总是往辣椒苗上飘,怕影响辣椒的成长,孩子们就画图的画图、制作的制作,很快就制作出一个大田喷药防飘装置。苏立功对此十分看好:“下一步,我要帮他们申请发明专利。”

    今年春节期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草莓成熟了却没法上市销售,这让老苏犯了难。这时候,年轻人挺身而出了,他们在网上朋友圈、微信群里卖起了草莓,市里的客户线上下了单,他们就开车送上门去,十几个大棚的草莓就这样轻轻松松的卖完了。每每说起这个事儿,苏立功的眉宇间总是洋溢着笑意。

    苏立功(右)和儿子苏文博(中)及苏文博的同学们在辣椒培育基地里

    在辣椒栽培基地里,记者一行碰到了苏文博和他的两个“战友”。来自信阳、就读于中牟农专的赵伟已经独自在这里“照看”这些辣椒幼苗快一个月的时间了。当问起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留在这里、并且甘于这份寂寞时,这个朴实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因为我学的就是农业,也喜欢农业,在这里跟上苏老师能学到真东西……”

    谈起下步的打算,这些年轻人信心满满。苏文博说,今年他们准备在观音堂镇陈营村另外流转土地500亩,全部种植辣椒,如果时机成熟,再发展些大棚吊蔓西瓜、甜瓜。

    据悉,目前苏文博他们所建设的优质草莓、辣椒栽培基地已成为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带动大学生就业十余人。

    “以往年轻人不爱干这些基层农技推广的活,嫌脏、嫌累、嫌没出息,现在农业上的政策好了,有大学生愿意投身到这个职业中来,事业后继有人,我很欣慰。”苏立功说道,“年轻人敢想敢干,头脑灵活,又懂新技术,只要好好加以引导和培养,那会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真正需要的‘新农人’。”

    苏立功是个大忙人。采访期间,他的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不是询问品种的,就是请教技术的,结束采访的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又带着收割机去采收油葵了。

    作为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他很少在局里办公室呆过,一年365天,他一大半时间都奔波在田间地头。“作为一个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田间地头就是我的办公室。”他说。

躬身碧野,耿耿初心。为了泥土的芬芳,苏立功坚守在农业技术推广最前线,不忘初心,在他熟悉并深爱着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苏立功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立下“新功”,成为深受农户信任的“贴心人”、新时代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