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扫落叶”随想
每逢秋季,阵阵秋风过后,枯叶纷纷从枝头落下,飘散在街道、屋顶、田野上。这一地的金黄碎玉,是北方秋季常见的美景,也是我们常说的“秋风扫落叶”。而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往往能看到的却是“春风扫落叶”。
在北方,“秋风扫落叶”,树叶落得比较整齐和干净,这是植物适应当地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秋天正是天气转凉之时,北风阔叶林纷纷落叶,为过冬做准备。北方的冬天,热量和水分均不足,树木难以维持树叶的生存,只好让树叶集中凋谢。一旦树叶落尽,留下光秃秃的树枝,更有利于集中营养维持树干越冬,去经受风雪的考验,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再发芽生长新叶。北方的四季分明,不仅表现在气温等气象要素上,更表现在物候上。
秋风落叶,虽然有“无边落木萧萧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惆怅,但是也不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一叶知秋,通过眼前的寂寥,看到的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毛泽东主席更是借“万木霜天红烂漫”“唤起工农千百万”;透过“萧瑟秋风今又是”,看到“换了人间”。“秋风扫落叶”常常被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荡涤扫除,但从植物学来说,把秋叶作为 “腐朽衰败”的代表,对树木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为,树木为适应光、热、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冬季,只能“丢卒保车”,舍去树叶。秋叶顾全大局,立足长远,牺牲自己,保存主体。秋风落叶,展示的恰是植物的自我保护能力。
而“秋风扫落叶”这种视觉突变,对生活在四季常青的南方人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的视觉享受。
在我国南方,例如在福建,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水分和热量足以维持树叶的生存。所以福建的阔叶林,除了银杏树等个别树种外,大多数树木秋天一般是不落叶的。所以福建的冬天依然是山清水秀、树木葱茏。但到了阳春三月,却常常可以看见大风起兮,落叶纷纷,比如人行道上的芒果树。
为什么南方会出现“春风扫落叶”呢?众所周知,新叶的生长是树木生长的“计划生育”和“新旧更替”的物候规律。正如北方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新叶,南方绿油油的树木也不例外。只是新叶要生长,恰好老树叶也到了“退居二线”或“退休”的时候,这时“退休”的树叶便借春风相对集中地落叶归根。所以,春风扫落叶之际,便是春天来临之时。
南方的“春风扫落叶”是相对的,并不是所有的老树叶都要“退休”。在新老树叶交替的季节里,新叶嫩绿,越老的树叶越是深绿,于是树叶颜色的差异在春天里格外显眼。尤其从高处俯瞰,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冠从下向上形成了从深绿到翠绿的明显色差。这是北方阔叶林所没有的。
“春风扫落叶”是南方春天别样的景观。南方的树叶生命不休,绿意不止,可谓是活到老绿到老,为四季如春作出了贡献。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枯枝发嫩芽,老树发新枝;四季轮回,新陈代谢,“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早就在千年之前,唐代诗人刘禹锡就知道大自然的规律不可违,写下寓意深刻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
透过“春风扫落叶”和“秋风扫落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南方和北方物候差异的自然现象,更应该看到它蕴藏的自然规律,进而客观地认识它,辩证地看待这一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