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要不要一次一换?春运返程加重疫情?权威回答来了…
来源:科普中国、中国新闻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运返程高峰,不少人都在担心这是否会加重疫情。
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并回答一系列公众关心的问题。
如何降低春运返城潮可能带来的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从离开疫情流行地区的时间开始,连续14天进行自我的健康状况监测,每天要做2次。
条件允许时,尽量单独居住,或者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了解返回地的发热门诊的发布,与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保持联系。如果出现了发热、咽痛、胸闷等可疑症状,应该根据病情及时就诊。
是否有必要封闭社区?
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隔绝疫情不是隔绝真情,适当隔绝交通是为了更好地隔绝疫情,必要的时候适当控制人流防范疫情传染,是很有必要的。
易感人群有哪些?
冯子健:目前疫情监测来看,有发现儿童婴儿病例,但是临床症状较轻,重症以中老年人为主,而有慢性基础病的中老年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相对较高。在疫情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建议加强对儿童老年人保护,老年人减少去公共场所活动、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须出行的时候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口罩。孩子也要减少外出,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家里人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要注意做好对儿童的保护。
面对疫情是否需全民戴口罩?
冯子健:戴口罩防护是基于个人暴露疾病风险考虑的。医护人员风险最高,严格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具,其他人要有所选择。如果没有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等情况,没有必要戴口罩。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无论居家还是去就诊等均需要戴口罩。
他同时指出,公众不必随时更换口罩。“医护人员对佩戴时间有严格规定,其他公众不必戴一次换一次。”
如果要到公共场所,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时候建议戴上口罩。如果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者是自己散步,没有特别密集的人员接触的情况,也可以不戴口罩,因为这样的情况感染风险是很低的。因为这个疾病是通过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如果没有这种情形,其实戴口罩也是没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