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新闻热点

强化服务 突出重点 致力推动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成为土地流转主体

发布时间:2014-12-10 08:50    文章来源:数据迁移
         推进土地流转,加速土地集中,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我市科协组织充分借助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平台积极探索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协会+基地“四位一体”的新路子。

1、政策促动。组织科技、农业等部门专家深入农村一线,研究和探讨新型经营组织形式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各种实际困难;帮助研究、分析影响发展的各种原因和寻求破解土地流转的途径,动员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采用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逐步扩张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鼓励支持具备一定条件、带动力强的经济实体型基地、农技协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分会、发展会员,打破地域限制,拓展发展空间,开展技术协作,经营协作,产销协作。

2、典型带动。依托《科普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法律法规宣传宣讲,深入宣传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优势和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前景,开展学习研讨、观摩、交流活动,指导广大农民用现代理念经营,组织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总结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研究破解阻碍土地流转集中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培养扶持典型,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各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3、资金推动。将科协系统科普资源优势进行有机的整合,推动支农惠农由抽象政策向具体行动的转化,传统科普宣传工作具体农民致富项目的转化。用有限财政支农资金资助、扶持农村土地流转典型,壮大其发展后劲在今年的“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中 ,我市共有灵宝市养蜂协会等五家单位和个人获得国家级表彰,共获奖补资金85万元。陕县宫前核桃协会等8家单位和个人获得省级表彰,共获奖补资金58万元。通过资金扶持,增强了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等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技术消化能力、土地流转能力、示范带动能力。

4、“四轮驱动”。 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将协会、基地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有机地整合统一起来,创建“公司+农户+协会+基地”等有效模式,形成经济组织联合体或复合型组织,通过公司+农户+协会+基地“四位一体”模式,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获得1+12的效果。

截止201410月,全市共有79个农技协及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共流转67720亩土地,占全市农村土地面积的2% 以上,成为我市新型农村经营组织的主体力量。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要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必须:

1、认识要上去。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二是要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三是要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用好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促进农村经营主体的组建、联合与协作,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推动农村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2、扶持要下去。当前,要在强化财政支持的同时,可尝试财政“贴息”,农村经营主体“贷款”等方式,解决贷款难题。开设农业风险基金和农业保险基金,利用财政“贴保”、农民投保方式,降低农业投保费用,提高保险公司“投保”和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3、素质要提升。一是要加强内部从业人员培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抓好“农民企业家”“创业大学生”“农村技术能手”等领军式人才培养,使他们全面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运作模式及有关扶持政策,重点培养他们在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创业发展上的能力,形成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创业团队。

4、服务要跟上。帮助那些基础好,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要素拥有较多的经营主体,树立工业经营理念,向超大型、全球性、科技化、信息化现代公司发展。引导他们学习集约化、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支持他们组建国内外、省内外销售网络,在海关、商检等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