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 确立新目标 再攀新高峰 为服务“四大一高”战略贡献力量
站在新起点 确立新目标 再攀新高峰 为服务“四大一高”
战略贡献力量
三门峡市人大副主任科协主席 马仰峡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协工作会议,其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工作,表彰先进典型,部署今年工作。下面我就市科协2011年工作情况及2012年工作思路向同志们作工作报告,请同志们审议,并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科协在上级科协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立足“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团结和组织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培训和多形式的科技服务,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致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肩负社会责任,推动《纲要》实施,致力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
担当起科协是科学普及的重要社会力量的社会责任。以实施《纲要》为统领,以“四大基础工程”、“四大素质行动”为载体,整合资源,强力推进,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以健全实施保障体系为载体,致力健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机制。适值《科学素质纲要》第二个五年计划启动之年,市科协紧紧围绕《纲要》第二阶段目标实施工作,进一步夯实基础,起好新步,先后制定印发了第二阶段方案、《三门峡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2011年工作重点》,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动员大会及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一年来,我们认真履行全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以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为重点,大力组织实施农民、城镇劳动力、青少年、领导干部四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月、科技下乡、中小学科技教育等活动,动员全市各部门、各县(市、区)、科技团体,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着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11月中旬,市素质办对《三门峡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2011年工作重点》中各专项任务涉及到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进行了调研检查,目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健全,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合作协调,工作推进有力,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全民素质工作通过了省政府的阶段性验收,并被评为先进地市。
——以举办“科技周”、“科普日”等各种形式的大型群众性、公益性的科普活动为载体,致力营造社会办科普、群众共参与的科普氛围。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大力普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科学基础知识和推广实用先进农业实用技术这一主题,市、县、乡三级联动,部门、学会、示范载体紧密配合,面向全市城乡广泛开展各项科技活动,深入农村基层推广科技成果,传播科技,服务民生,开启民智。并坚持做到宣传活动的持续化、经常化。重大“周、月”活动,全市上下协同,部门紧密协作,形成整体优势。5月中旬,分别在市区及各县(市、区)开展了主题丰富的科技活动周活动。9月中旬,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全市科协系统紧扣活动主题,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机械、卫生等方面科技人员开展新品种推介、栽培技术应用、病虫害防治等高新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各类主题活动在全市形成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良好氛围。
——以“科教进社区”活动为载体,致力促进社区科普活动的经常化、群众化和社会化。城镇社区科普以创建“科普文明社区、商场、街道”为载体,以关注人们的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科学常识、技术发展新成就为重点,广泛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市科协将每年的五月份定为全市的科教进社区活动月,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进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讲座、展览等活动。全市共组织大型“进社区”活动三次,展出各种科普展板1300多块,设立咨询台30多个,接受群众咨询15000余人,发放卫生保健、科学常识、农业科技等科技资料10余种数万份,义诊义治群众2500余人。与此同时,以创建科普文明社区为抓手,推进社区科普文明建设。目前,全市市级科普文明社区达到20多个,县级文明社区40多个,湖滨区东风社区等7家单位获得省级“科普文明社区”称号。
——以现代传媒为载体,致力推动科普传播手段现代化。市科协以我市电视台为阵地,坚持开办好《科技天地》节目,先后制作了《沼气池建造与利用》、《苹果的疏花疏果技术》、《居室建材污染》、《小麦灾害的防治》等专题节目24期,播出肉牛育肥、绿色果品生产、袋料食用菌等技术节目12期。节目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农民,节目收视率显著提升。“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全面改版,创办了《科普苑》板块,内容涵盖理、工、农、医等数十个学科领域,并转播每期《科技天地》节目,为群众提供了便利的网络科技学习阵地。在灵宝、渑池、卢氏等基层乡、村建立了“农村电子书屋”、“公交科普宣传车”、“ 科技110”、“农科天地”等新兴科普传媒,利用电脑、车载影视、电台等设备开展科普宣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我们积极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形式,每次大型科普活动新闻媒体均开辟专栏、跟踪报道,利用强势媒体,扩大科普宣传效果。
——以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为载体,致力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展示我市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和窗口。2011年,全市科协系统联合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夏令营、电脑机器人竞赛、课外实践及“小制作”、“小发明”等全市性主题活动,激发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并依托“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学校”等阵地,以中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呈现出参与者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创新的优秀作品获奖级别越来越高的良好态势。在今年的第25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市共有119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3项,位居全省第三名。全市科技教育基地及示范学校达到10所,充分展示了我市青少年在体验和探究身边科学的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新成就。
二、关注农村发展,狠抓农村科普,助推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全市科协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三农”农村科普活动。
——找准科技与经济结合点,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市县科协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农时季节和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状况,组织“科技下乡”,开展一条龙科技服务。科技下乡活动坚持做到科技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培训到人,示范、培训、推广、宣传四位一体。同时,以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为目的,把科普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今年,分别在湖滨、渑池、陕县、灵宝等地组织大型“科技下乡”活动四次,科技人员分派包村联系100多个,推广示范新品种20多个、新技术30余次,赠送科普挂图1800余套,发放科普杂志3000余册、科普知识宣传单30000余份。
——找准科技资源与农村技术培训需求结合点,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培养大批掌握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一年来,科协坚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按照“选准一个专业、培训一项技术、做强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培训思路,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是由市科协牵头,组织涉农学(协)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关键性技术培训;二是紧紧依靠科协系统组建的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和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围绕我市果、菜、菌、牧、药等农村支柱产业,开展科普惠农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充分利用专家和乡土人才开展专家讲座和经常性培训。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800余期,培训农民4万余人次。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生产技能显著提高。
——找准科普设施建设与文化阵地建设结合点,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普阵地与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科技文化设施缺乏,始终是农村科普教育的薄弱环节。为更好地开展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市科协以组建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为主阵地,致力拓展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渠道;以组建农村科技宣传员队伍为主线,发挥科技能人的示范作用,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农村科技教育设施采用援建、联建、捐建等形式,抓好科普宣传站、图书室、宣传栏建设工作,目前已在全市274个行政村建立了“一村一栏”,建立乡镇科普宣传站23个,村级科普宣传站289个,发展并培训农村科普宣传员468人,建立起了完善的科普网络和队伍。同时,坚持编印通俗易懂的科技科普宣传资料,每月两次发放各村,更新科普宣传栏,充实村级科技图书馆。为科协服务新农村建设建立了阵地,提供了渠道和载体。
三、围绕中心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三创一带”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科协组织的“三创一带”活动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作为科协重点工作,被列入省、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市科协以争创科普示范县、科普示范乡(镇)、先进科普示范基地、先进农技协和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为载体,广泛开展创建达标、晋档升级活动,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提升示范辐射能力。
——积极建立完善科普工作联动机制,精心打造“三创一带”活动实施体系。为推进“三创一带”活动在我市全面开展,市科协积极争取,将活动纳入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和市委科普工作联席会工作职责,统一筹划部署,活动的重要目标被列入各级党政、各有关部门的责任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形成了“党委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科协主动、载体带动”的“三创一带”活动组织保障体系。“三创一带”活动始终坚持突出重点、以县带乡、层层带动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创建科普示范县(市、区)、先进农技协和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带动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这一有效载体,高起点、严要求,咬定目标,狠抓落实。全市参加“三创一带”活动的县(市、区)占70%以上,科普示范基地、农技协500余家,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上千名,活动内容不断深化,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年中,省科协“三创一带”活动检查组莅临我市进行考察调研,对我市“三创一带”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创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致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始终瞄准“特色、优质、高效”产业,致力培育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能迅速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努力把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样板、农民接受培训的课堂、产业联系市场的纽带。4月下旬,市科协组织机关及各县(市、区)科协负责人到山西省临汾市对当地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专题考察学习,寻找我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快速发展之道。考察归来,于5月初在灵宝组织召开了全市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如何组织农民“自主创办”、“借力创办”、“借资创办”等创建农村科普示范载体的方法、途径进行专题培训辅导,并下达目标,确定重点,跟踪服务。全市新创建成农村科普示范基地43个,被省级命名1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总数达到150多个,涉及种、养、加、产、供销各个领域,覆盖全市62个乡镇及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农户30.3万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作为我市科普示范基地的后备军,全市正在培育完善的基地有314个。这些基地特色鲜明,技术、管理比较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强,对促进我市“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格局的形成,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积极扶持和指导农技协工作,着力发挥农技协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农技协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新兴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重要力量。全市按照“抓优化、抓创办、抓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组建,精心指导,倾力扶持。一是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按照产业集群、技术集群、市场集群等不同类型,组织创建各类农技协组织。二是充分利用中央惠农力度加大的有利时机,积极出台各种扶助优惠政策,通过物质上帮助、资金上扶持等办法,扶持农技协健康发展。三是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真正使农技协成为带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10月份,市科协在渑池召开了全市农技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学习交流农技协规范化管理的经验,进一步拓展“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内涵,特别是对前景良好、管理规范的农技协择优进行资金扶持。如渑池县仰韶乳业协会、灵宝市果树简化管理研究会等协会受到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的表彰,共为基层争取到科普惠农资金120余万元。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农技协组织828个,会员181000名,覆盖农户40%以上。陕县绿色农业协会、卢氏食用菌协会、渑池县肉牛养殖协会、辣椒协会等一批农技协已成为引领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和技术支撑,芦笋、花椒等新兴农技协正成为农村新兴产业的重要带动力量。
——强力推进全国和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提升县域科普工作水平。创建全国和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是提升县域科普工作水平、实现科普工作“党委统揽、政府推动、多方联合、全社会参与”的有效形式。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科协组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大科普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积极推进科普基地设施建设,组织创建先进基地、农技协活动,着力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良好科普环境。重点抓好科普组织保障体系、科普培训教育体系、科普示范推广体系和县域科普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基层科普学校、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科技场馆等基础科普设施日益多样化,科普宣传手段日趋丰富,科普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科普活动日趋经常化,创建活动深入人心。经过创建验收,灵宝、渑池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湖滨区被命名省级科普示范区,实现了全市国家及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过半的目标。
四、发展学科,繁荣学术,大力营造学术创新氛围。
——巩固老学科,发展新学科。在学协会工作中,我们一是规范学会管理,提升学会活动。对学会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科普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学会自主、自立、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学会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时开展学术组织党支部创建覆盖活动,帮助党员多的学术组织筹建“社会组织”党支部,努力实现学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不断发展壮大学会队伍,促进学科健康有序地发展。按照学科发展服务社会需要的原则,巩固传统学科,致力发展新兴学科,初步组建完成了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等新兴工程学会,细分并成立了护理学会手术护理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等5个专业委员会。学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真正使科技类团体成为推动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术交流亮点多。全市科协所属学会致力推进学术繁荣,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我市学科发展水平。全年市属学会共举办了十数场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大型论坛、研讨会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专家云集,影响深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疾病中心的杨云生教授等一批专家教授的讲学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我市学术交流的氛围。交流活动始终围绕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这一主题,致力推动学术科研成果产业化。成功举办了2011年“欧普照明”杯装饰设计大赛,大赛共征集设计作品62套,参赛作品31套,评定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先后组织举办了三门峡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林产、花卉、重症医学学术研讨会等大型论坛和研讨会。积极举荐优秀学术成果,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潜心学术,献身科研。组织开展省市优秀学术论文、学术成果评比选拔工作。在今年5月举行的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奖评选活动中,我市共有47篇论文、三项决策研究成果以及两部优秀学术著作获奖,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34个。编辑出版市级学术论文集一部,表彰青年科技十杰10名,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五、深入开展“讲比竞赛”、“厂会协作”行动,致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为出发点,促进企业全员创新。紧紧围绕我市企业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全面深化以“讲科学、讲创新、讲道德、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比”活动,调动企事业科技人员广泛参与,把握技术创新活动新趋势、新变化,引导企业科协组织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投身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合作、科技攻关活动。把社会创新要素引向企业、农村,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仰韶生化工程有限公司、义马气化厂等企业科技、科协组织共研究攻克技术难题12项,推广科技成果10项,申报获得专利10项,环保协会与企业共同开发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指标30%左右,被评为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着眼点,积极推进企业增强科技实力。市科协坚持高端引进、高端服务方向,一方面积极推动和服务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另一方面全力推动“厂会协作”行动,引导学术团体与企业携手合作,学术活动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为科协系统学术团体服务经济建设探索新的途径。“厂会协作”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电力、焊接、黄金、汽车工程等学会,与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参与企业科技管理、技术攻关活动,解决了大量技术疑难。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与高校、大型军工企业合作,共同研发生产柠檬酸金钾、氰化金钾和亚硫酸金盐等新产品;灵宝黄金股份公司和金源公司先后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和省金属回收工程研究中心三大科研平台,开展氧化钼湿法冶炼和预还原金属化球团工业化试验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实验研究,解决了大量工艺难题。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研发中心的建立,为企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年来,全市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我们的体会是:努力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做好科协工作的前提;主动争取任务、扩大联系、拓宽渠道是我们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加强策划、精心组织是我们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的保证;竭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紧密联系和依靠科技工作者,是做好科协工作的根本。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是:新形势下开展科普工作的广度、深度不够;决策咨询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普网络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企业、街道、乡村科协等基层科协组织依然薄弱。这些问题与不足,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是全市上下强力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市科技工作和科协事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盛世龙年,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市委“四大一高”的“三大战略定位”高歌猛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这“科教兴市”、“富民强市”的伟大征途中,科技作为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要、也必将为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全市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站位全局,融入全局,勇于担当,勇于作为,以崭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谱写科协工作新篇章,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2012年我市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六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搭建平台、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针,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积极动员和组织全市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一高”和“三大战略”定位,找准切入点,抓住核心点,给力关键点,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切实推动全市科技进步和科协事业发展,为实现三门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一、发挥优势,积极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坚持发挥科协大团体和人才智力优势,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为推动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构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术创新氛围。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为自主创新提供先导和思想源泉。市委的“四大一高”和“三大战略定位”为我市科技界提出了许多崭新的学术命题,也为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要始终围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多层次、跨学科、跨领域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不断创新学术交流形式。各级学(协)会围绕本学科、本领域、本行业的发展,开展专题化、小型化专业论坛,真正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真正把学术观点归纳凝练,升华为学术思想。要组织学会在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中选题,通过选题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为发展提供技术路线、思想方法。要采取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成果展示会等形式,推进我市决策咨询、技术革新、成果转化。要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科学学术奖评、杰出青年科技专家评选等活动的组织、领导、评价、表彰工作,促进学术创新氛围的形成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要切实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术交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多角度地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服务。
——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深化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讲、比”竞赛活动,着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要充分发挥企事业科协的作用,以技术创新为中心,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在企事业科技人员中深入持久地开展“讲、比”活动。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工艺攻关、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使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真正成为展示科技人员自身价值的舞台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继续抓好“金桥工程”、“厂会协作”,促进创新成果的流通转化。要扩大“金桥工程”项目实施范围,提高项目的转化率和贡献率。要把攻克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厂会协作的重点,不断扩大协作范围和领域,提高协作质量。
二、强化职责,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
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进一步发挥科普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全面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培育发展创新文化,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文化动力。
——积极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努力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切实履行好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职责,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协助政府做好“十二五”《纲要》实施工作规划、计划,加强对全市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把科普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任务,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之中,努力提高科普工作对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度。
——坚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促进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特别要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校园科技节、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要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着重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广泛开展以“讲科学文明、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争创“科普示范社区”活动,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逐步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精心组织好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周等大型科普活动,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持续吸引力、广泛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品牌。
三、服务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发挥科协系统在农村组织完善、体系健全的优势,瞄准目标,抓好载体,全面深化“科普惠农”计划和“三创一带”活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加强涉农科学研究和试验工作,努力破解农业生产的关键性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发挥先进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服务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原则,综合考虑带动农户数量、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组建创办一批“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提升农技协组织的示范带动能力为目标,培育、扶持农技协发展壮大,推动农技协之间的专业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真正成为发展节约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典范,成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
——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民劳动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掌握较高技能的农村劳动者。继续开展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服务活动要始终坚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农民需求,重点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持续问题。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有针对性的帮助农民选择新品种、适用新技术,引导农民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发展新产业,走出新路径,增添新效益,从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综合生产力,最终形成我市农村独具特色的产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发展体系。要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积极拓展技术培训领域,实现农民培训工作由“务农型”向“务工型”的转变,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四、以人为本,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努力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建立健全联系、组织、服务科技人员的新型工作机制,以“家”凝聚人才、凝聚力量、激发创新热情,推动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
——继续发挥群团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与其他界别的群团组织密切协作,共同建设和谐社会。重点构建三个平台:一是维权工作平台。建立科技工作者利益反映机制,着力理顺科技工作者情绪,调动科技工作者融入三门峡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评先奖优平台。做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比表彰工作,激励青年科技人员茁壮成长。三是决策咨询平台。积极参政议政,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
五、加强建设,提高“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以创建“六型”机关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提高科协干部“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科协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大力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科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比较密集,科协的组织就要建到哪里”的要求,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党的科技工作者群众基础。加强干部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继续推进学会改革与发展,加强学会能力建设。科协要努力为学会服务,增强对学会的凝聚力。争取政府部门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为学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坚持重点扶持、择优支持的原则,加大对学会能力建设的指导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制定评估体系,进行分类指导,促进学会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
同志们:回顾过去,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帷幕已经拉开,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四大一高”战略和“三大战略定位”,为我市未来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全市科协组织一定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认真履行科协职责,拓展工作思路,明确奋斗目标,狠抓措施落实,团结各方力量,为全面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