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普惠农工程 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实施科普惠农工程 服务农村经济建设
——灵宝市大王镇连续十年举办农业科技交流大会
2001年以来,灵宝市大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群众科技需求作为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举办农业科技交流大会,在全镇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工程,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带动了各项工作开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走出了一条乡镇政府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新路子,分别荣获“中国优质蔬菜基地乡镇”、“中国名优红枣生产乡镇”、“河南省名优温棚蔬菜之镇”、“中州名镇”、“河南省科技示范乡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十佳魅力城镇”等称号。
(一)把握群众需求,实施科普惠农工程
大王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进入新世纪以来,该镇面对农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将科技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工程,促进广大干群思想观念转变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形成了大枣、蔬菜两大特色产业格局。目前,该镇发展大枣3.4万亩,年产鲜枣3000万公斤,兴办了远村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玉皇蜂业有限公司、沙大宝果蔬有限公司、亚森枣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大枣深加工企业,注册了“九曲红”、“九九宝”、“沙大宝”、“亚森”等商标,先后开发枣酒、枣茶、枣醋、枣酱、枣蜜、枣片等40多种大枣制品,产品远销到郑州、武汉、广州、上海等地;同时该镇建成蔬菜生产专业村13个、专业户6000多个,形成了莲菜、芹菜、大葱、西红柿、西葫芦等十大特色基地,实现了冬季和夏季反季节生产。蔬菜总面积达到4.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和大棚面积超过1万亩,年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的超过6000亩,部分高效日光温室亩产值达到3万元甚至4万元以上。年可生产蔬菜2.5亿公斤,实现产值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吉家湾村,全村1113口人,1175亩耕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建成日光温室和大棚1080个,年人均纯收入近1万元,被誉为“豫西蔬菜生产第一村”。2009年,该镇实现农业总产5.7亿元,较2001年增长395.3%,农民人均纯收入6497元,翻了近两番。
(二)搭建服务平台,举办科技交流大会
该镇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思路,借鉴洛阳牡丹花会和山东寿光蔬菜博览会的做法,从2001年起,每年9月举办一届农业科技交流大会,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学术报告会、科技知识大奖赛、农业新成果会展等活动,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科技信息服务。10年来,累计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126名,举办蔬菜、果品、畜牧、食用菌等科技讲座40余场次,培训群众3.8万余人次;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大奖赛 20多场次,参与群众655人次;签订农产品销售及项目合作合同40余份,合同金额2000余万元;辐射吸引全国各地600多家企业到会布展,山西运城和我市各县(市)62万人次参加,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科技大集”。先后举办了“蔬菜外销订货会”、“在外乡亲联谊会”、“创业者联谊会”、“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洽谈会”、“老灵宝饮食文化推介会”等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洽谈活动和“老灵宝明清古枣林开园游”、“黄河民间工艺品展”、“自行车生态观光游、”“钓鱼邀请赛”、“古枣林书画联谊笔会”等多项生态旅游推介和生态游体验活动,扩大了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了知名度。同时,科交会还拉动了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累计投资5851万元,改建扩建“四路两街”工程,硬化5.3公里,新增门面房10.4万平方米,镇区扩建面积0.6平方公里,达到1.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增加到1.5万人,固定门店、集日摊位分别达到270家和400家,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1445个,年实现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成为区域性商贸服务中心。投资2680万元,硬化村级78.9公里,建成了“三纵四横”的公路交通网络,涌现出吉家湾、后地、五帝、沙坡、大王等知名新农村示范村。
(三)深化活动效果,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镇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用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科技奖励和基础建设。投资 150余万元,建成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大厅、村级信息服务室、农民科技学校和科技培训中心。先后引进优良品种70多个,推广先进技术20余项,建成吉家湾新品种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和老城、后地大枣高产示范园。二是健全服务网络。成立了镇科技领导小组和农业科技攻关小组,蔬菜、大枣等9个科技协会,形成了镇有技术专干、村有技术骨干、组有技术员、户的技术明白人的科技普及网络。全镇现有各类技术人员4000余人,其中具有国家承认专业职称的农民技术员60人,涌现出以樊炎腾、樊节增、亢学锋、张样贞为代表的“农民果蔬专家”。三是强化技术培训。通过为农民无偿编发《大王科技》小报、建立村级科普宣传栏、邀请河南农大、郑州蔬菜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